音乐图书市场有多大?在有关的图书市场调查公司,甚至没有将音乐类图书单列出来作为调查项目。长期以来,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稳坐音乐图书市场的江山。然而90年代后,以湖南文艺出版社、山东文艺出版社等为代表的一批文艺社改弦易辙,瞄准了音乐图书,无疑使原来风平浪静的音乐图书市场变得波澜起伏。
从全国音乐类图书出版看,专业出版社仍只是“人音”与“上音”2家,他们有专业的作者队伍,对音乐文化有深入细致的研究,且有优秀图书品牌的积累,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上海音乐出版社在市场运作上有自己的追求,他们及时调整音乐出版格局,拓宽选题,细分市场。音乐图书的出版切合各种读者层次的需要,既有适合初学者的“音乐爱好者丛书”以及指导类读物,又有高层次的专业理论书,还开发了大量的音乐器材类读物,推出“视听新干线”,把音乐与影视知识结合起来。“上音”的音乐类图书出版2000年比1999年高出40%,每年出100本新书,比两年以前增长50%以上,有效销售增长为40%。
整个工作过程中,“上音”追求编辑部门与市场部门的全程互动,不断沟通交流,每年举办专业音乐图书订货会,不断在客户中寻求选题资源,寻找市场所需产品,及时调整定位和营销策划,使发展呈现开放的格局,实现有效地增长。他们想方设法进行图书市场的包装;同时进行客户资源的整合,不断开拓市场,吸引重点客户,进一步完善图书出版的功能。
都说船小好调头,其实船大抗风浪。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音乐专业出版社,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市场风云突变时,也开始“找米下锅”,根据群众对音乐的需求,在选题上加大音乐普及图书的出版比重。根据读者的欣赏习惯,不断地吐故纳新,形成了自己的特色:既出版代表国家民族文化水准的书,从交响曲到各种声乐、器乐作品,从理论到实际操作,都已形成系列。同时满足音乐院校、艺术院校的需求,在专业教材的市场一直保持稳中有升。又不断在面向广大群众出版普及性读物上下功夫,如群众喜爱的音乐欣赏类图书等。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祖振声说,把握图书市场是主要的,目前根本的是找好选题,找好市场。他们优化图书品种及选题,在严把图书质量关的前提下缩短了出版周期。
山东文艺、安徽文艺算是文艺社中最早涉及音乐图书出版的。山东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光新介绍说,山东文艺社的音乐类图书在该社所出图书中占的比例不是很大,但有关吉他、钢琴考级等乐器演奏图书比较畅销,以后还会逐步扩大这一市场。
中青、西南师大、花城、时代文艺也在做,但后来都没能形成规模。而湖南文艺出版社以强劲之势抢滩布阵,短短几年即获得成功。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周小立说,和文学市场相比,音乐图书算是小的。但是图书经营有一种共识,大而广、谁都可以去读去买的,未必好;市场细分后,读者的针对性强了,这类书更受欢迎。刚开始做音乐图书时,意见并不统一。当时仅北京就有10万琴童,但这类图书空缺。湖南文艺经过调查分析,进行准确的图书定位,开始出版以音乐教材为龙头的各类图书,其中音乐图书所占的比例很大。周小立说,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,建立音乐图书专业销售网络,即新华书店的音乐柜、专业的音乐书店、琴行三者结合,讲究空档战略,如果能及时抓住空档,就能迅速占领部分市场。目前,他们既注重要提高图书品质,在用纸、封面及设计上推陈出新,以高品质、低价位、优服务赢得客户。同时注重创新,和音乐界高层、前卫者靠拢,争取能有更新的市场开拓。比如他们推出《贝多芬交响乐总谱全集》(1-9),第一次印刷5000套,2000年6月份上市,现已销售过半。